5月20日,四川一建逐梦启航队凭借"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"创新项目,在华西集团成立75周年“企业日”暨第二届“善建者杯”青创赛决赛中斩获殊荣。该团队在"建筑+双碳"专项赛道中,经过初赛、复赛和决赛三轮激烈角逐,从全集团109支参赛队伍中崭露头角,最终以优异成绩摘得大赛二等奖。


四川一建逐梦启航队由10人组成,青年占比80%,其中研究生学历达60%,是一支技术扎实、经营丰富的青创团队。团队专注于绿色低碳创新应用,为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碳排放计算提供了具体方案,其创新成果填补了施工阶段精细化碳管理工具空白,为行业碳排放计算与低碳转型提供可量化支撑,兼具实践推广价值。
破局之道:从工程管理本源寻找答案

面对计算、收集统计数据耗时长的困境,以及各地碳排放参数差异高达20%的现状,团队另辟蹊径,通过系统梳理2000余条工程定额数据,他们发现突破点——以建筑业通用的"定额消耗量"为基准,构建碳测算体系。这种将人、材、机消耗量转化为碳排放因子的创新思路,既继承工程管理精髓,又开辟出标准化新路径。
创新成果:三大利器重塑碳管理模式

团队历时11个月攻关,最终打造出三大行业突破性工具,一是智能速算表,覆盖土方开挖至拆除的17大类95项工序,3分钟即可完成碳排放估算,精度误差<5%;二是三维计算模型,首创"材料生产+运输+施工"全链条测算体系,穿透地域参数差异;三是《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碳计算白皮书》,首次实现造价清单与碳排放数据智能关联,建立施工阶段碳管理行业范式。
战略价值:从成本管控到碳资产运营

这一创新成果目前国内尚属首创,为施工阶段碳排放管理提供了更高效、实用的工具。通过精准计算碳排放,可以直接降低能源使用成本;参与碳交易市场,创造新的收入来源;也避免了未来高额的碳排放风险。同时,积累的碳排放数据,为集团双碳转型提供了决策依据,为政府、行业的碳管理提供可靠的数据标准,同时为碳排放监测数字化平台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储备。


从复杂公式到智能速算,从地域差异到标准统一,他们用工程人的智慧证明,低碳转型需要的不是颠覆重建,而是对建造本质的深度理解与创新演绎。未来,青创团队将积极响应集团“1333”转型战略,抢占绿色赛道,助力集团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减碳目标。

▲四川一建打造的党群活动室亮相集团企业日